这两天,跟身边做山头茶的茶商聊了聊。
发现:大多数茶商,对今年的市场,没有信心。
就目前来看,春茶做茶计划,茶商只打算做定制生意,能卖多少,收多少。
这意味着:茶叶库存压力,跟去年一样,到了茶农手里。
利益矛盾很难调和?茶农跟茶商,关系一直在微妙的变化。
10前年称兄道弟,价格便宜,山上走量,一起卖茶,小日子红红火火。
5年前,散客进山,价格到顶,茶商拿货变少,茶农挖茶商客户,双方分道扬镳,甚至反目成仇。
去年,茶农的茶叶不好卖,又主动凑到茶商身边,追忆逝去的繁华岁月。但也仅仅是吃个饭,再也回不到当初了。
有了去年茶山原料大积压的教训,
今年春茶季,茶商到茶山时,茶农定会请合作过的茶商一起吃饭,小酌一杯,喝到位了,再请茶商帮卖点茶叶。
但是,价格这东西,涨起来的时候爽,降的时候就像割肉,茶农肯定不愿意让出价格的。
茶商想要低价,茶农只想在现有的价格上卖茶,双方利益分歧已经无法调和,这绝不是几顿饭能解决的。
然而,茶农会说:咱们这把关系,你可以先把茶叶拉走,等卖了再给钱。
然而,茶商知道,如今这市场,茶叶很难卖。
而一旦茶商把茶叶拉走,就成茶商欠茶农钱了(骗茶叶的骗子巴不得一文不出,茶农就把茶叶给他拉走,然后,消失)。
但长期做茶,且颇有信誉的茶商知道:一旦拉走茶叶,下半年,免不了隔三差五被催债。茶商一想,做茶做得一身债,又何必呢。
最后的结果是:相识多年,一起吃顿饭没问题。但收茶叶,还是算了。
茶商:库存重,卖库存
现在的茶叶价格,不仅茶客觉得贵,茶商也觉得贵。
掌握原材料的茶农吃了7到8的利益,而且,春茶季的时候,季节性拿捏,知道茶商要来,知道茶商要做茶,不愿意给茶商降价。要降就得把古树和中小树全收。
茶商早就被古树和中小树绑定的茶叶配额制榨干了。
无论大茶企,还是小茶商,说起茶叶,家家都是都是几吨、十几吨,几十吨,甚至几百吨。但是,说到现金流,大多数茶商,活着就已经用尽了全力。
资金套在库存上,手里根本没钱收茶。资金少,茶农也不愿让价。茶商只能把重心用来卖库存。把库存茶里品质好的茶叶挑出来,便宜些卖给茶客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至于新茶,春茶季价格贵,能卖多少就做多少。
如果后期需要新茶,年底原料降价后。再来低价扫货。
库存压力,又给到了茶农
茶商可以根据市场不收茶,但茶农承受不起不做春茶的代价。
也就是说:茶叶有可能卖不掉,但为了避免春茶过季变老。就算卖不掉,也要先把茶叶做出来。至少,品质好的中小树和古树,是一定要做的。
于是,就有了奇怪的:借债做茶。
春茶集中上量,只靠茶农自家人是采不完了。像勐库,每年都有5000到8000人的外来采茶工。这些人的工资,120到150一天,做完茶叶就必须结款。
还有炒茶,有的茶农用机器炒,但大多数茶农家里,根本没有炒茶的机器,自己带着家人做茶,还得招几个工一起炒,这也是不小的开支。
把茶叶从鲜叶加工成毛茶的用工开支,是茶农明明掌握古树茶,还负债的原因之一。
茶叶做出来,大客户茶商群体没资金收茶,茶农自己的茶叶也不好卖。茶叶库存的压力和做茶的资金压力,全都到茶农手头上。
然后,就有了奇怪的茶圈画面:
茶农看着自家的古茶树说:有茶树又怎样,做茶还不是欠债,混口饭吃都不容易。
茶商看着自己一仓库的茶叶说:做茶多年,赚了一堆茶,外加活着。
茶客实在忍不住了,说:你们够了,这两年,饭都吃不起了,茶叶价格还这么贵,喝不起茶,就不喝了,你们自嗨去吧。
这市场,到底该怎么破局?
无论茶农茶商,千万别贪
茶行业是个民生产业,做茶混口饭吃没问题,但千万别指望做茶发财。
当年,茶商想:茶叶多收点,先存着,等市场好了能多赚点。可是,人生短短几十年,茶叶几十吨了,一辈子都卖不完。
茶商一个人喝茶的时候,又想:要是招到几个大经销商,库存变现成功,干成一票大的就逆天改命了。
可事到如今,还没等库存变现成功,还把自己套在库存上,做茶赚了一身债。
茶农想: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,到我这一代,终于能靠茶叶翻身了。
茶叶价格涨起来不容易啊,非但不能降,还要把古树跟中小树绑定起来一起卖,才能利益最大化。
殊不知,普洱茶拼的是生态和树龄,毁林种茶,破坏了生态。茶叶配额制,得罪了茶商这个大客户。
价格太高,茶客也消费不起了。卖不出去的茶,仅仅是茶,并不能改善茶农的生活。
市场,是随行就市,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。
普洱茶市场的根基,是喝普洱茶的6000多万茶客。
当这类茶客的收入减少,消费降级的时候,茶叶的价格,就应该跟着降,让茶客消费得起,把茶叶喝掉才是皆大欢喜。不然,一直躺在仓库睡觉的茶,仅仅只是茶。
这两年的市场,做茶已经顾不上全面,应该抓重点。
对于茶农来说:如果自家茶叶本来就卖不动,做茶,把古树和口感好的混采做好,至于口感一般的中小树,实在卖不掉,放弃吧。
这两年,把古树做好,挣点生活费,也不错了。如果还惦记着中小树,只怕中小树的用工成本都挣不回来。
这也是从源头控制好产能。从来没有哪个行业,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时候,还玩命生产的。
茶叶产出来,卖不掉,还不能当饭吃。不做愁,做出来更愁。
对于茶商来说:茶商的优势是库存和运营,把有转化、品质好的茶叶挑出来,价格实惠些,让利给茶客,仍然是有市场的。
2025年做茶,需记住:无论茶农还是茶商,让利给茶客才是活路,既要又要还要的结果,最终是一堆茶叶,砸在手里。
来源:普洱话江湖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